摘“耳朵”
猕猴桃这种果子挺有个性,刚长出来的时候,主果实旁边会有两个小果子,但为了提高水果品质,这两个小果子是不能留的,必须摘除,而且越早越好。由于其位置的特征,眉县本地把这种去除两个小果子的过程称为:“摘耳朵”。清明假期,我去果园看了看“耳朵”们,时间略有点早,刚长出来,但还没有分离开,如果“硬来”,很容易把主果带掉,得不偿失。

春天,对于生长的作物,每天都变样。过了一个礼拜,一大早我来到果园,因为刚下过雨,露水还是比较大,果子们看着很干净。而且“耳朵”们已经基本长好,这个时候就可以摘除了。

开始干活,休息之余,做个对比,这是没有摘“耳朵”之前的枝条,每个主果实边的“耳朵”都要去掉,否则一来果子无法长大,二来养分也是不够。所以,园子里几百颗树,工作量非常大。

对于这个枝条的“耳朵”摘除过程,我拍了个小视频,就这速度,一个树要摘完也得15分钟左右。
摘完后就是这样,看着清爽多了,但是这些果子以后的生长怎么样还不好说,如果后天发生意外,比如晒伤,被虫子小鸟等咬伤等等,都是要摘去淘汰的。

周末在家忙了两天,大概算了以下,一亩地,三个人要摘四天,而且这种工作没有办法机械化,真的是辛苦。为了避免遗漏,还要再次检查。傍晚,从果园出来,到麦田,几周没来,小麦都出穗了,想想还有两个月竟然就要收麦子了。

这个图里的不是小麦,而是燕麦,要拔掉,否则和小麦混在一起,面粉的品质会受到影响。小麦里混进去几颗燕麦,很正常啦,背景里的深绿色才是正紧的小麦。
想想当年,爸爸要把这片地也种猕猴桃,被我强力劝退。民以食为天,猕猴桃再怎么好,粮食不种是不行的。20200415
